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茶叶新闻

禅茶 中国化的佛教修行方式
来源:品茶界    作者:佚名    发布时间:2020-09-01 09:19:58    点击数:23次
  aic大红袍-普洱-正山小种-白茶-黑茶-铁观音-绿茶-乌龙茶-品茶界

  南宋《五百罗汉图》中所描绘的奉茶场景  aic大红袍-普洱-正山小种-白茶-黑茶-铁观音-绿茶-乌龙茶-品茶界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信祝贺首个“国际茶日”中提到“茶起源于中国,盛行于世界……中国愿同各方一道深化茶文化的交融互鉴”。在发源于中国的茶及茶文化盛行于世界的过程中,佛教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由于佛教的参与,尤其是佛教禅茶的形成,为原本单纯具有生物意义上生津止渴、缓解疲劳、提神益思的“物质之茶”,赋予了人文情趣、礼仪规制和净心修身的意义,塑造了“精神之茶”,使中国的茶文化享誉世界。aic大红袍-普洱-正山小种-白茶-黑茶-铁观音-绿茶-乌龙茶-品茶界

  与佛教禅修有关的茶事活动,一般认为最早有明确记载的是《晋书·列传第六十五》:东晋僧人单道开常坐禅室中,不畏寒暑,昼夜不卧,“日服镇守药数丸,大如梧子,药有松蜜姜桂伏苓之气,时复饮荼苏一二升已”,且“自云能疗目疾,就疗者颇验”。可见当时僧人禅修辅以饮茶,主要是出于茶叶本身所具有的“解毒、提神、治病”等药用价值。再有陆羽《茶经》中说:南朝刘宋僧释法瑶请沈台真到武康(今浙江武康镇)小山寺,法瑶年纪大了,常饮茶以代饭。明代董斯张的《广博物志》中又说:“新安王子鸾、豫章王子尚,尝诣昙济道人于八公山,道人设茶茗子,尚味之曰此甘露也何?云茶茗焉。”昙济道人乃南朝刘宋时名僧,用茶招待来访的孝武帝的两个皇子,被大加赞赏,足见至少在南北朝时期佛教寺院已经流行以茶待客之“茶礼”。唐代封演的《封氏见闻记·饮茶篇》介绍了当时南北之人饮茶风气:僧人不眠不休坐禅并持“过午不食”之斋戒,可以饮茶,寺院饮茶助禅修的生活习性还带动了民间效仿饮茶之风。说明开元年间的一些寺院,茶与禅的结合已经逐步成为了僧人禅修乃至寺院日常生活中约定俗成的规制。aic大红袍-普洱-正山小种-白茶-黑茶-铁观音-绿茶-乌龙茶-品茶界

  可能由于饮茶与禅宗寺院修行生活的关系日益密切,怀海禅师《百丈清规》中明确了关于茶的一切规制,至此,以茶助禅的修行方式成为禅门规式乃至集团性修行生活所必须遵守的丛林制度。《百丈清规》中详细规定了禅门寺院集团生活中的禅茶以及行茶之仪法。经过怀海禅师的丛林改制,由禅茶衍生出了丰富而复杂的茶事、茶礼,并构成了佛事活动的重要内容,成为了僧侣日常修行、参禅悟道和集团生活必不可少的内容。这种佛门的茶事虽然形式上象征了僧团的仪轨,但本质上强调的还是内心的修行,与坐禅相关,始终是为了助僧侣禅修。之后,元明清乃至当今社会,佛门禅茶经久不衰、历久弥新,诸如享有盛名的浙江径山寺之茶宴延续千年。就其形成发展来看,禅茶根本上是建立在“茶”与“坐禅”的紧密关系上。禅定就是通过坐禅这种方式使心念安定、专一,其关键是要静虑和冥想。坐禅或禅定,是佛教基本的修行德目。在学佛者必修的戒、定、慧“三学”以及“八正道”“六波罗蜜”中均包含了“禅定”,所以,坐禅或者禅定并不是中国佛教特有的修行内容,但是“茶”的加入,或者说“禅”与“茶”的结合,却形成了中国特色的禅宗的修行方式。禅宗的根本宗旨是明心见性,认为成佛的根本途径是直指本心、自性自度,诸多禅悟法门归根结底是为了见性。茶所具有的生物学物质作用和形而上的精神意蕴,都能够促进僧人由禅定而达禅悟的境界。aic大红袍-普洱-正山小种-白茶-黑茶-铁观音-绿茶-乌龙茶-品茶界

  当然,伴随着禅宗对修行方式不断的改革以及慧能以后各流派对成佛之实践法门的不同见解,比如将禅由坐禅静思变为日常行事,认为行走坐卧皆是禅,“平常心即是道”;马祖道一认为修行成佛的关键在于悟得本心,只要小心呵护本心使其不受污染,就不需要另做修持(坐禅)。禅茶也逐渐脱离了与坐禅的关联。禅茶之“禅”已不再局限于“坐禅”或“禅定”。aic大红袍-普洱-正山小种-白茶-黑茶-铁观音-绿茶-乌龙茶-品茶界

  “公案禅”的发展从根本上改变了禅茶的作用机理和内涵。发端于“赵州古佛”从谂禅师之“吃茶去”是中国佛教史上有关禅茶的著名公案,颇具代表意义。丛林禅堂初接新学,有吃茶之制,对初到曾到有所分别,赵州禅师破例都叫他们吃茶去,引起院主的怀疑,禅师一并叫吃茶去,赵州茶话很快传遍南北丛林,将饮茶与参禅上升到了同等的地位。饮茶不再单纯是僧侣修行的辅助,茶中见禅,禅中有茶,饮茶悟禅,悟见本心,茶禅心如一,茶心禅心本心,三心相印,成为了禅茶的要义。而“禅茶一味”成为了禅茶的最高境界。aic大红袍-普洱-正山小种-白茶-黑茶-铁观音-绿茶-乌龙茶-品茶界

  关于“禅茶一味”的说法,一般认为是由宋代临济宗的禅师圆悟克勤所提出,圆悟禅师编著《碧岩录》,提出著名的“口为祸门”的公案,告诫禅修者不要拘泥于语言文字,据说他曾手书“茶禅一味”四字真诀,此四字真诀后来辗转流传日本,成为了日本茶道至高境界的代表。不过,关于圆悟禅师是否真有手书“茶禅一味”一事,学界尚有争议,但“禅茶一味”的思想,或者说作为禅门僧人所追求的修行之最高境界,在赵州茶的公案里已初见端倪,在宋代能够被明确提出也是很有可能的。aic大红袍-普洱-正山小种-白茶-黑茶-铁观音-绿茶-乌龙茶-品茶界

  禅茶起源于禅僧借助饮茶进行禅定,之后随着禅宗对佛教修行方式的变革,“茶事”逐渐上升为“参禅”本身,与佛教的智慧、觉悟等相连,具有了宗教的神圣性和精神性等内在的因素,成为了一种当之无愧的中国化的佛教修行方式。如果说禅宗等隋唐佛教宗派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化佛教的形成,那么禅茶的形成则意味着禅宗在修行方式变革中迈出了中国化的重要一步。aic大红袍-普洱-正山小种-白茶-黑茶-铁观音-绿茶-乌龙茶-品茶界

  禅修、禅宗思想或者说佛教因素的加入,极大地丰富了中国茶文化的内容,赋予了其灵动的精神性和神圣性的元素,大大促进了中国茶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几千年来,中国的茶文化一直处于输出的状态,其影响早已波及欧美各国,尤其对东亚地区的日本、韩国等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大大提高了我们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信。在未来,以禅茶为灵魂的中国茶文化,仍然是我们和世界各国文化交融互鉴的桥梁和纽带。aic大红袍-普洱-正山小种-白茶-黑茶-铁观音-绿茶-乌龙茶-品茶界

标签: